下一个十年,我们怎么走出去?

老实说,去年的这个时候,恐怕99%的人都没有想到今年的情况会这么糟、这么复杂。现在,“建陶史上最糟糕的一年”(姑且先这么定义)眼看就要结束了。那么,回望一下过去的11个月,我们的总体印象是什么呢?


小编的印象是“困兽突围”。不好意思,这里也许用了不恰当的比喻


我们先来看下“困”。

首先看得见的“困局”,当然是传统的零售渠道被整装、精装残酷拦截;

其次是80、90后及新中产主流社群的“消费升级”,令大多数企业产品、品牌短时间难以适应。

再次就是需求增长的萎缩。人口红利结束,以及房价太高,让刚需人群没办法买房,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但与此同时,虽然商品房空置率很高,但房价各方都不希望降下来,只能僵持着,这是封住增长的主要原因。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美贸易战。中美贸易战对陶瓷行业的影响,绝不只是9月24号起的10%关税。也不是明年1月1日可能到来的25%的关税。因为,印度、越南、印尼的瓷砖性价比已经有优势了——至少价格比我们低百分之二三十。美国或许完全可以甩开中国,进口他们的瓷砖。而这一点才是致命的。


至于面向其他国家的出口,这些年也基本都是走下坡路。而转折点就是2016年。这一年国内瓷砖出口开始负增长,且毛利率跌破10%。而在此前的10年间,毛利率最高的时候可以到达15%。


所以,海外市场本质上还不是增长被封住的问题,而是如何止跌的问题。

最后一个问题是,为抢夺中国市场“消费升级”的红利,意大利、西班牙瓷砖品牌蜂拥而入,令疲于转型、升级的本土品牌腹背受敌、四面楚歌。


更为“奇特”(哈,找不到恰当的词)的是,一批本土品牌出于竞争的需要,为了不流失头部市场的客户,同时也为了学习高端品牌的运营,于是也迅速出手,代理进口品牌。这种风气,对进口品牌冲击中国市场无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实,我们从微观到宏观,发现建筑陶瓷当下的“困局”,就是整个中国经济大困局的浓缩版而已。

好在,掌舵者总是比我们先行一步,早早就布下了“一路一带”这条南向通道。所以,你发现,“走出去”从2014年开始就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主旋律。



只是,需要发问的是,经过40年的积累,今天我们究竟攒下了多少“走出去”的本钱?

今年1月份,为配合宣传“一路一带”,央视几个重要的栏目一起聚焦了马可波罗美国工厂的建设情况。

2015年4月,马可波罗启动美国生产基地建设项目。2017年该项目第一期工程顺利落成,并于4月11日正式投产。由此,每天数百吨的瓷砖开始从这里运往欧美各地。


马可波罗应该是中国企业在域外发达国家建首个现代化工厂的企业。这也是40年来中国建筑陶瓷主流品牌全球化布局主流市场硕果仅存的一个案例。而且,以美国建厂并拥有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奇高难度,以及当下中国市场本身的鏖战,相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类似马可波罗这样“走出去“的案例都会成为孤本。


其实,试想下,假如2015年的境况是今天的样子,估计马可波罗也不会轻易跑去美国办厂。

但历史往往就是这样,机缘巧合,一步领先,步步领先。今天马可波罗过了美国建厂这一大难关,相信接下来要在其他的亚非拉地区建厂就容易多了。



最后总结几句

过去40年中,中国建筑陶瓷发展基本与改革开放同步,与西方相比,底子薄、起步晚,一直走在学习、模仿的路上,这是它的特点。尤其是“自力更生”、“独立自主”、“进口替代”的思想,使得我们对西方的“拿来”,始终不是成系统、成建制的“拿来”。


另一方面,过度重视商业变现,过分追求规模、效益,又导致我们不愿对核心技术作长期、艰苦的投入。只喜欢对西方先进技术装备做低成本的改造式运用——此之谓“中国制式”。


其结果是,我们在高端装备的制造领域在最近十年,其距离反而越拉越大。这方面,萨克米、西斯特娒所树立的工业4.0的标杆就是很好的例子。


而另一个更加有些尴尬的结果是,我们以“中国制式”的设备不断出口印度、越南等,最后,培养的是自己的“掘墓人”。

当然,这本身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但问题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不能倒在“沙滩上”,而应该继续前行,去拍打长期领先自己的“欧洲老师”。




返回

联系我们

0757-82569821

广东省佛山市南庄镇季华西路68号
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东区C座01
©2018 广东百冠陶瓷有限公司 百冠明珠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14854号-2  网站建设:经天网络